紅網雨湖站11月21日訊(分站記者 謝岳峰)隨著2010年行政區劃的調整,薑畲、響塘劃入雨湖區管轄範圍內,農業的發展一躍成為全區工作的重中之重。目前,雨湖區5鄉3鎮112個村,擁有集體土地34.0302萬畝,農業人口16.5313萬人,農村土地流轉已成為全區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,成為雨湖區建設兩型社會、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的工作重點。
  因全區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都選擇外出務工,不少鄉村一直以來都欠缺青壯年勞動力,不少農田處在閑置狀態。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,就有不少農民嘗試將自家責任田轉租給他人,但在較長的時間內,此種方式流轉規模較小,大約只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積4%左右。到近幾年,土地流轉推進速度不斷加快,截至2013年3月份,全區土地流轉面積達到了1.9萬畝,主要分佈在長城鄉、響塘鄉、薑畲鎮。
  在薑畲鎮仙女管區司馬村,仙女蔬菜基地負責人趙啟強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租下了近800畝農田,站在田間放眼望去,綠油油的蔬菜田延綿數公里。“一直都是和農民直接簽署協議。”趙啟強介紹,一般一戶人家最多僅有幾畝責任田,趙啟強租下這近800畝田,要與200多戶村民談妥協議,過程十分繁瑣,這是他現在遇到的最大難題,往往中間只要有一戶村民不同意,他只能放棄一片田地。
  而薑畲現代農業示範區內則不會出現相類似的情況,在薑畲現代農業示範區土地流傳中心的土地流轉示意圖上我們看到,示範區內的泉塘子村共流轉了1606.7畝土地,占總面積的91%。據區農辦相關負責人介紹,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的主要職責是指導與服務,建立土地流轉情況資料,規範相關程序,土地需求方通過中心找到村裡,農民與村裡直接簽訂協議,再由村與土地需求方簽訂協議,這樣的方式省去了不少繁瑣的事宜。目前,雨湖區希望通過薑畲現代農業示範區土地流傳中心以點帶面,輻射全區,解決土地需求方需要與農民一戶一戶簽訂協議的問題,推動全區農業加快發展,更好的服務相關企業。
  當然,通過土地流轉受益最大的還是農民。對於薑畲鎮司馬村的許長明來說,土地流轉之後,他不再經營自己家的責任田,但年近6旬的他,也不再願意背井離鄉,外出務工。於是,老許夫妻進入了趙啟明的蔬菜基地打工。老許一家原有3畝多責任田,流轉後每年能獲得約價值700多元一畝的租金。“租金約2100多元一年,另外我們夫妻倆一個月的工資加起來還有4000至5000元。”老許算了這樣一筆賬。在他看來,能夠獲得一份工作,比以前單獨出租責任田,收益顯然高了很多。
  土地流轉帶給許長明的改變,不僅是收入上的,更是生活方式上的。“以前就是沒白沒黑地幹活,整天圍著家裡地里忙活。現在好了,下班後所有的時間自己支配,工作輕鬆了,收入也有了保障。現在下了班大家聚在一起,唱唱戲,跳跳舞,我們也過上了城裡人才有的生活。”許長明說。
  目前,雨湖區形成了土地有序向龍頭企業、農民專業合作社、蔬菜基地、家庭農場流轉的格局,實現了集中集約集聚發展,涌現出三匯有限公司、鐵強蔬菜基地、瑞豐合作社、辰龍基地、溢綠園合作社、樂摘基地等一批果品、蔬菜新型農業經營主體。根據雨湖區農辦的調查,流轉以後的土地綜合效益可比未流轉前增加兩倍以上,有效的節約了成本,防止了土地拋荒。利用好這一優勢,土地流轉將為雨湖區農村、農業、農民“轉”出更多更大的效益。  (原標題:湘潭雨湖區土地流轉為農民“轉”出新生活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d11ddvsk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